錐麓古道,全長有10.6公里長,
但我們的目的地只到「斷崖駐在所」,所以只有3.1公里遠,
來回也不過6.2公里,
對善於登山者來說,6公里是小意思,
但對我而言,真的是爬到要死要活~~~
但說真的,爬過值得,
雖然我後來膝蓋發炎一個星期,
當天晚上睡覺,小腿肌肉把我痛醒...但這一切都很值得。
下午三點多吧??我們折返了,原路來,原路回
剛剛的坡,又要走一便了,
剛剛的下坡,就是現在的上坡
走上坡,對我而言較輕鬆,頂多就是腳痠、會喘,
但下坡太多的話,我的膝蓋會罷工,
再者,
叔叔豬說我太肥不能背我,
同行的仁傑也說要背我,一直說好呀好呀~~~但我知道仁傑是客套,
所以我很識相的,自己認真的慢慢走...
這回,錐麓斷崖在我右手邊
天空也開始起霧了
不敢奢求有人幫我拍照,所以我自拍
又自拍
叔叔豬變三隻腳了,所以我也變成4-1,我也是三隻腳,
多一隻腳,就比兩隻腳厲害。
我後面的阿公阿嬤面不改色,有夠勇
岩石較低,要低頭唷
要告別美麗的錐麓斷崖,我會想念這兒的美麗景致,還有好空氣,
還有記得俯瞰中橫的那份驕傲~~~
隊伍很有秩序的前進,
各位朋友,
酸酸這回經驗,穿鮮紅色的衣服,在錐麓斷崖拍起來相當好看。
我的深紫紅色上衣,有點兒弱掉了,
但還好並沒有遇到虎頭蜂來打招呼~~~呼呼~~~
有段橋,其實是中空的,
隔著鐵網,俯瞰太魯閣大峽谷,有夠讚!!!
又高又霸氣!!!
好吧,叔叔豬的亮藍色上衣拍起來也很好看
路面嚴格說來,不算窄,算是好走的
有時是碎石路,有時是泥土路,
但路是人走出來的,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前輩來體驗過了,
有他們的足跡加持,讓錐簏古道的路面更平整。
其實,說真的,經過這座橋,並沒有你們想像中的可怕
這兒視野很好,俯瞰太魯閣峽谷地形,是件很神奇的經驗
我們出發到回程,背包都是滿的,
去是背便當、水,
回是背垃圾、空瓶,
一定一定要把垃圾帶走啊!!
大家都是狠角色,默默的都走過了錐簏斷崖
原來大家都沒有懼高症唷??!!
回頭望一眼「錐簏斷崖」,真的很美,
感謝有位大哥激勵我,他說,前面保證漂亮,
不漂亮退錢!!!
果然,前面的「錐麓斷崖」實在漂亮!!!所以他不用退我錢了。
回程的時候,大家的隊伍跟得比較緊
但請勿逗留的標示,會讓人緊張耶
四隻腳的「豆豆小姐」一路遙遙領先
微微的小下坡
突然,到了巴達岡了,
其實中間大部分已經省略的說,也沒這麼突然就到巴達岡的,
因為下坡,我與坡度奮戰,實在沒心思拍照。
我拍
我拍拍拍
唉呀~~~又突然到錐簏吊橋啦!!
前面就是起點「燕子口」~~~
'
突然精神一來,努力拍照
太魯閣峽谷,立霧溪的綠水~~~好開心這回我有來~~~
也好感謝一路上,夥伴們的打氣!!!
右邊的路是中橫,剛剛俯瞰它,現在與它平行了,
果然,我下山了。
再拍再拍,好像很迫不及待要告訴全世界,
「我在太魯閣,台灣峽谷真美!!!」
小小傻瓜相機,帶回太魯閣峽谷的景致
噹噹~~~請鼓掌,我走完來回一共6.2公里的山路啦!!!
往前走就是燕子口
在燕子口,就可以這樣,很近距離的平視峽谷紋路
我望著錐簏吊橋,那兒是管制區,沒申請是不能進去的
我望著中橫,上回到太魯閣是我國中的旅行,
睽違五百年後,再來太魯閣,想不到是一個美好的挑戰,
還好,我來了!!!
錐麓古道簡介:
古道從,巴達岡起,至合流慈母橋止,
全長10.6公里,
修築在海拔750~780公尺之間,
平緩順暢,居高臨下,視野遼闊,
是古道中最精華的一段。
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分,
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;
原路徑只有30公分,僅容得下併合的雙腳。
民國6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,
將小徑拓寬至1.5公尺,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;
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,自斷崖頂垂懸而下,
以鑿洞埋設炸藥,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。
資料來源:
太魯閣國家公園行動入口網
http://www.taroko.gov.tw/TourismInformation/2_4_1_15/Page02.aspx
錐麓古道,入山得事先申請,
平日:48人,
假日:72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