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美斯樂,就要去認識一下這裡的歷史~~~


 


 


 



所以,我們去了一趟義民文史館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建築物背後的高山,也是美斯樂典型的地形,就是高山,


講到美斯樂高山,就不禁想到祖先們在這艱苦的地方打游擊戰、討生活......


(異域的電影場面又浮現了)


 


 




懷恩亭,我唸的國小,校園中似乎也有個懷恩亭,


我1978年出生,


在我小時後的記憶裡,


經歷過蔣經國總統時代,所以蔣中正的影響還滿大的,


也因此,國共戰爭的影響,還有相關建築物,


在我這輩依稀是有印象的,但懵懵懂懂,大多感到沉重甚至悲情~~~


 


我不是想回去舔歷史的傷口,我比較建議大家往前走,


生活要繼續過下去,就用更快樂正面的態度去面對,


而戰爭的歷史,不能忘,


因為要提醒我們這一輩體悟到,為何要戰爭?戰爭帶來的是什麼?


豪奪之後帶來的又是什麼?


是不是大部分的果,都承擔在無辜老百姓身上?


而這果,通常是很負面的......


 


 




但是我很尊敬保衛家園的軍人,他們那份心,


犧牲自己捍衛家園的心情,非常令人可敬,會起雞皮疙瘩~~~


 


 




參觀門票


 


 




這兩位,在美斯樂的歷史,很重要~~~


段希文將軍,和李文煥將軍。


 


 




段希文將軍因為有他,才有今日的美斯樂,


所以美斯樂當地,現在仍有一個頗有規模的段希文將軍墓,


而這個墓園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,


段希文生前,有位貼身侍衛【黃家福】,


黃家福老先生,


2005年,八十多歲時過世,才卸下守護墓園的職務。


 


 




在義民文史館裡,有先人的牌位


 


 




還有很多捐書,都是繁體中文的書籍


 


 




這個大地圖,我也看了許久,是當初國軍撤退時,躲的地方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捐來的書籍,有倪匡的作品ㄟ


 


 




到文史館外面,兩側有商店,在賣美斯樂茶葉,還有龍眼乾,


茶好喝,龍眼乾好吃~~~


 


 




但最後買的是荔枝酒~~~真是很叛逆啊~~~(180泰珠)


 


 




我們還到段希文將軍的墓園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從墓園高處,眺望美斯樂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

(行禮中)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 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以下是我在網路搜尋來的資料,給大家參考,並附上出處網址:


 


 


●何謂泰北孤軍?


泰北孤軍泛指自19491954間(第二次國共內戰後)緬甸北境撤往泰國北方,現居於泰國極北,與緬甸、寮國交界地帶的原中華民國國軍;今簡稱「孤軍」。


(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hant/%E6%B3%B0%E5%8C%97%E5%AD%A4%E8%BB%8D)


 


 


 


●段希文將軍是誰?


曾化儀 有個傳奇公公段希文


【聯合報╱記者林敬殷、李志德/台北縣報導】


泰北華文教師研習團團長曾化儀,有一位顯赫不凡的公公段希文將軍。他早年領導國軍殘部對抗共產黨,晚年受託訓練泰軍清剿游擊隊。一九五○年後,段希文更是泰北孤軍的領袖,當地人稱:「沒有段希公,就沒有美斯樂。」


段希文出生於一九○○年,雲南講武學堂畢業,抗戰時任國軍卅九師師長,防守武漢一線戰區;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結束後,段希文從廣西走避香港。同時,國民政府命令第八兵團司令李彌在泰、緬邊區組建部隊持續抵抗,段希文受李彌之邀進入金三角地區,之後成了泰北孤軍的總指揮,逐步創建各個義胞村。


孤軍當時四面楚歌的處境極為艱困,作家柏楊曾經形容:「他們戰死,便與草木同朽;他們戰勝,仍是天地不容!」


七○年代,國民黨逐步放棄了藉泰北孤軍反攻大陸的戰略計畫,為了讓數萬孤軍和眷屬生存下來,段希文忍辱向泰王稱臣。當時泰國也為帕當山親共游擊隊所苦,因此命令段希文率領一批軍官訓練泰國軍人,他被任命為「泰北人民武裝自衛隊總指揮」。能夠先後指揮國軍和泰軍的將領,近代史上只此一人。


段希文和孤軍軍官在帕當山一戰立下大功,泰王蒲美蓬在皇宮接見了他,「御賜」為泰國國民。一九八○年段希文因心臟病過世,享年八十歲,遺體覆蓋泰國國旗,極其尊崇。


段希文有六子六女,其中一子段湄川卅年前到台灣就學,認識了當時念世新的曾化儀;曾化儀一開始對段湄川的身世毫無所悉,直到跟他回泰北,才清楚泰北孤軍的來龍去脈。


到了泰北,曾化儀一頭栽進當地的華文教學,也主持泰北義民文史館。她說,泰北地區目前約有近百所的僑校,每年只靠僑委會補助的幾千萬元,仍顯不足,期待兩岸關係和緩、新政府上台後,泰北能夠得到較多的關注。


2008/05/25 聯合報】


http://mag.udn.com/mag/peopl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27198


 


 


 


●關於義民文史館


泰北義民文史館 記載孤軍血淚史


(轉貼自: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5/3/3/n834787.htm)


【大紀元34報導】(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泰北美斯樂特稿)重返泰北美斯樂系列報導(三)


    泰北孤軍雖然已經邁入第三代,但當年孤軍從雲南撤出,輾轉緬甸再來到泰北,並且協助泰國政府消滅苗共的那一頁血淚歷史,如今全部記載在去年開館的「泰北義民文史館」中,提醒後人,代代不可忘記。


    泰北孤軍的斑斑血淚,在泰北義民文史館成立之後,總算也能夠保存下來。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雷雨田說,成立泰北義民文史館的用意,就是希望能夠讓後代子孫都可以知道,當年孤軍在雲南、緬甸與泰北的英勇事蹟,也能夠提供各方人士研討了解。


  泰北義民文史館一共分為四個主要部份,分別是中華文物宴饗館、泰北孤軍史跡館、台灣愛心回顧館與泰北義軍英烈館,分別記載了當年孤軍的奮戰歷史,以及來自台灣的關懷與義民文史館的興建歷程。


  走進泰北義民文史館,正面便是供奉著已逝的泰北孤軍英靈,左側則是泰北孤軍史跡館;在泰北孤軍史跡館中,詳述泰北孤軍當年在雲南、緬甸與泰北三地的光榮戰史,史料、照片都相當齊全,為泰北孤軍的歷史做見證。


  目前擔任泰北義民文史館館長的曾化儀指出,當時為了讓泰北孤軍的歷史能夠一直傳承下去,雖然沒有補助,但還是透過向各界募款,募得超過一千萬泰銖,在二00三年七月開工,去年 二月二十八日 完工啟用,對於各界的支持,她心存感激。


  硬體落成了,還需要軟體來支援,尤其是孤軍的歷史紀錄與照片,靠著曾經東征西討孤軍第一代留下的珍貴史料,總算讓文史館稍具規模。


  不過除了史料之外,曾化儀特別感謝台北的雙連扶輪社。曾化儀指出,中文書籍是美斯樂最缺乏的精神食糧,過去美斯樂村能看到的中文書籍,大多是二手書,但對美斯樂村民而言,有二手書可看,就已經相當珍惜,但這次雙連扶輪社二話不說就捐了價值一百萬新台幣的新書,除了捐贈給文史館之外,還分送給泰北難民村的各個小學,不僅讓美斯樂村民能夠到文史館借閱新書,也造福泰北難民村的村民。


  走進文史館裡,順時針開始逛,最早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幕幕發黃的照片,從當年雲南昆明事變開始,九十三師撤守緬甸,兩度擊退緬甸政府的軍隊,並且以反共救國軍的名義數度反攻雲南,接著在聯合國的壓力下,分批撤回台灣,而第三、五軍部份未能撤回台灣的官兵,則轉進到泰北,成為作家柏楊筆下的孤軍。


  隨著館長曾化儀婉婉敘述那一段歷史,彷彿走進時光隧道,發黃的照片拉近了時間的距離,瞬間似乎槍聲大作,走在槍林彈雨中,感受當年孤軍的奮戰。


  當年擔任第三軍參謀長與第五軍副指揮官的陳茂修,雖然已經高齡八十八歲,但提起當年那一段歷史,還是聲如洪鐘,精神奕奕,尤其說到協助泰國政府剿滅苗共,獲得泰國政府認同,取得泰國居住權的往事,更顯激動。


  陳茂修指出,那是一場關鍵的戰役,勝了,就能在泰國落地生根;若是戰敗,天下之大,恐怕連立足之地都沒有。幸好孤軍訓練有素,泰國政府花了七、八年都無法剿滅的苗共,孤軍只用了三十五天,徹底予以瓦解,當年的孤軍在考牙山的光榮戰史,至今仍是泰國軍中的傳說。


  柏楊曾經這樣形容孤軍:「一群被遺忘的人,他們戰死,便與草木同朽,他們戰勝,仍是天地不容。」生動地描述了當年孤軍的處境。時隔數十年,孤軍已經寫入史頁,也成為泰北孤軍後裔永遠不會忘記的痛。


3/4/2005 5:27:40 AM


 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酸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